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> 正文

情系乡村守初心 送培到校担使命


2022年11月02日 ||作者:教科院||审核:杨思帆||编辑:彭文波




2022年10月26日-30日,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派专家组远赴渝东北地区送培到校。此行共7人,分别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陈小异主任、张潜副教授、洪显利副教授、杜雪副教授,教育学系刘建银教授、汪崇渝老师以及特殊教育研究生艾先润。

此行共三个方面的内容:1.“国培计划(2021)”重庆市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项目送教到校;2.“国培计划(2022)” 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区县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前期调研;3.“国培计划(2022)”重庆市初中骨干校(园)长提升培训项目前期调研。

送教到校采取两种模式,一是专家上示范课,二是学员上公开课。在开州区实验中学,洪显利老师为初一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心理健康示范课——世界因你更美好。同学们通过相互描绘对方的模样,一步步呈现出一个独特的自我,独特的性格、爱好、优点等,并在歌声中体验这个不一样的我让世界变得如此美好。在巫溪县上磺镇红岩小学,学员蒲佳佳老师为四年级学生上了一堂《多彩情绪看得见》公开课,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。同时,专家组认为要成为一位优秀教师不仅仅需要预设课堂内容,更重要的是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,通过学生的表现,不断向下追问。这尤其体现在心理健康课程中。

前期调研主要采取与一线教师或校级领导干部座谈的方式。通过与开州区实验中学、巫溪县上磺镇红岩小学、巫山县东莞初级中学、奉节县长鹏初级中学、云阳县云硐初级中学的学员开展座谈,了解到在学生心理健康及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。

(一)学生心理健康

1.学生存在较为普遍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,并且其心理健康程度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。如:家庭不完整、家庭教育观念落后、家庭环境不和谐等。

2.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软件和硬件。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,多为其他学科教师兼任,同时缺乏心理咨询室等硬件设施。

3.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较为落后。重心在解决已出现的问题,而不是预防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。

4.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认识较为薄弱,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。

当前,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占比较大,父母忙于生计,多年不归家,甚至不知道孩子就读的学校,他们从小跟着祖辈生活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。所以,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以支持学生及家庭心理健康发展迫在眉睫。

(二)校园文化建设

1.学校文化体系性不强,学校的精神文化相对比较杂乱,主体脉络不够清晰,缺少学校的视觉文化系统,缺少整体设计。

2.学校的视觉文化传达不够明显,主要是系列的文字上墙工作、著名人物讲话上墙工作,体现学生、教师的文化活动、文化行为的文化符号不够多。

3.学校的文化融合力度不够,融合到课程、活动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。

校长认为,从文化理解、文化构建、文化融合三个角度对校长文化领导力进行培训,是符合他们当前的需要的。尤其需要美术设计、视觉设计的相应专业教师,通过适当案例来进行讲解。还有,学校需要对自身的精神文化进行解剖、分析,希望集中专家的智慧进行解读、凝练。这些对提升校长文化领导力具有重要价值。

此次送培到校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收获颇丰。通过深入一线学校及家庭,了解到真实的乡村教育、乡村学校和乡村家庭环境。同时深刻认识到乡村学校存在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,以及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面临的困难远超预期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家庭问题,需要学校及社会组织对整个家庭予以支持。校园文化建设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支撑,还需要师生全员参与,共建一个有温度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家园。与此同时,还将教育理念、教学方法等送到一线学校,在真实场景中一对一解决学校及教师面临的真实问题,真正体现了“基于需求,用专业精神,做责任培训”的培训理念。


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

2022年10月31日








上一条:勤学善思,学以致用——教育科学学院第十二届非师范生技能大赛 下一条:科创新时代,献礼二十大——教育科学学院第二十六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开幕

关闭

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
地址: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砺志楼
电话:023-65910354 邮编:401331
ICP备案号:渝ICP 备05001042号
渝公网安备50009802500172号
快速导航
教育部
重庆师范大学
重庆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
重庆师范大学校园门户
Copyright@2015-2022,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.CQNU All Rights Reserved.